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信托课堂 - 信托资讯
信托风险防控不能“单打独斗”,应联合股东、监管等多方推进 !
发布日期:2021-12-18
浏览2672次

近期,建信信托副总裁周志寰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信托风险集中爆发,与行业周期影响、资管行业发展不成熟、行业风控体制不完善等密切相关

信托风险防控,不能单打独斗,要联合股东单位、监管部门等,这几年监管部门在风险处置方面出台了很多政策,例如信托业保障基金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20年,随着一系列监管政策落地,行业面临诸多合规压力,转型压力也随之而来。提及“严监管”给行业带来的影响,周志寰认为,所谓“严监管”,是针对过去监管不足的领域进行规范,对于错误的行为进行纠正,同时,还让行业各个主体保持活力,保障行业健康发展。

采访中,周志寰分享建信信托的风险防控经验和转型实践,并对强监管下信托业转型方式,后续如何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01


行业风险与资管业发展不成熟等密切相关

近段时间,信托公司“踩雷”、项目违约、兑付逾期等风险事件频发,也让行业陷入发展“低谷期”。对于风险形成的原因,周志寰对每经记者表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受行业周期影响。

2009年至2017年信托业进入快速发展通道,规模也迅速扩张。如此高速发展,虽然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但也积累了风险。因为经济处于上升期时,微观机会多,企业采用高杠杆模式获取收益,这种效应长期持续使风险不断积累而一旦进入调整期,风险就会爆发,信托行业的发展和风险出现,与这一周期完全一致。

二是:与我国资管行业的初级阶段密切关联。

当前,各项规则处于变化之中,创新层出不穷,各子行业之间互相交叉。在资管行业里,信托业可以说是灵活的,横跨信贷、资本、货币市场,可以联系各个金融子行业,能够以多种方式,多种产品类型开展业务。这是信托的优势,但太灵活,就难以定型管控,也容易造成风险。

三是:行业风险还有待完善。

信托公司体量普遍较小,人员较少,业务又处于高速发展变化之中,很难对风控体系进行充分打磨。还有业务投向及模式问题,一些公司将业务高度集中在房地产领域给予大客户融资额度较高一旦行业出现调整或者客户出现风险信托公司避免不了遭受影响

一些短期的过度激励行为也加剧了风险积累例如,一些公司采取‘牌照’加合伙人制旗下一个业务团队往往可以拿到与业务收入挂钩的高额业绩提成更有个别股东把信托公司当成融资工具大量搞自融甚至资金挪用。”周志寰指出。

对于如何防控上述风险,周志寰表示,要完善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管理,一户一策采取多种手段,包括盘活项目、追讨、诉讼等来化解,在人力资源和激励机制上要有充分的倾斜

此外,不能单打独斗,要联合股东单位、监管部门等,这几年监管部门在风险处置方面,出台了很多政策,例如信托业保障基金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对于个别问题比较大的公司,经营已经完全停滞,需要在摸清底数的情况下尽快推进重组,通过重组推动资产的清收和盘活,尽快实现风险化解。


02


“严监管”是对监管不足的领域进行规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去年监管部门密集出台了多项政策,规范信托行业发展,业界也将2020年称为“信托监管年”。

具体看来,2020年2月的《信托公司股权管理暂行办法》对信托行业股东管理提出新的要求;2020年3月,监管要求全行业压降融资类信托业务;2020年5月,《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初步确立了资金信托的私募性质定位及资金投向限制等要求;2020年11月,信托行业进行新一轮房地产信托业务专项排查。

如何看待“严监管”给信托行业带来的影响?

周志寰表示:“所谓‘严监管’,并不是通过行政手段简单地进行限制,而是针对问题,调整政策,对标成熟市场,结合当下国情,将那些成熟的监管思路、方法和工具引入,对监管不足的领域进行规范,对于错误的行为进行纠正,严监管的同时还要让行业的各个主体保持活力,保障行业的健康发展。”

周志寰认为,信托行业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适应严监管形势随着信托公司风险暴露监管部门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对通道业务房地产规模的管控对资金池的清理这些措施是必要的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严监管趋势下,信托行业的发展确实出现了很多的困难,一些在过去创造大量利润的业务,出现了风险,难以为继,行业需要建立新的业务模式,获取新的业务资质,这些需要监管部门大力支持,行业需要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研究和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路径。同时,对于一些资管行业关键领域,比如资金募集、信息披露等环节,需要更加标准,更加规范。


03


转型不止业务方向,应是全方位改变

近两年,压降通道和融资类业务给信托公司带来短期发展阵痛,行业在面临合规“压力”的同时,探索转型创新业务的步伐也不容耽搁。于信托公司而言,目前哪些领域是适合转型的赛道呢?

采访中,周志寰对记者表示:“近几年各个公司都在积极转型,响应监管部门‘回归本源’的号召,业务方向上,融资业务、通道业务的占比快速下降。很多公司都已经积极拓展‘双碳’业务,投身新能源、高科技等行业,投资类业务、标品业务快速发展,服务信托领域里不断创新。

周志寰认为,转型是一场深刻的变革,不仅仅是业务方向,而是全方位的改变。

建信信托在转型上有何实践?周志寰称,公司在2014年就曾提出转型发展战略,明确了私募股权、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的转型方向。具体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由信贷替代型转型为实业投行型及财富管理型;

二是:由资金密集型转型为智力密集型;

三是:由要素驱动型转型为创新驱动型;

四是:由风险承担型转型为风险共担型;

五是:由手工操作型转型为科技领先型。

据周志寰介绍,为落实这一战略,建信信托进行了全面调整。包括调整组织架构,把原来功能相近的各个业务部门,按照业务条线进行了重新划分,形成了项目投融资、私募股权、证券投资、家族信托、服务信托几条明确的业务条线。

“随着转型的推进,建信信托在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科技系统、风控体系、激励约束等各个方面都实现了重塑。”周志寰称。

对于建信信托目前存在的发展问题,周志寰对记者表示,早前,证券市场场外配资业务异常火热,但建信信托没有开展这类业务,而备受行业追捧的房地产业务也保持了较低的比例。另外,行业里有一种“类合伙人制”的做法,业务团队和公司进行高比例分成,个别信托公司的利润确实因此快速蹿升,跻身行业头部,员工收入也水涨船高。

他指出,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建信信托没有盲目追求行业热点,放弃了很多赚快钱的机会。这让建信信托在行业排名、公司利润、队伍稳定等方面面临很大的压力


04


管理方式、激励机制等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对于转型后的信托行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周志寰也分享了自己的见解。他对记者表示:

首先要在国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中,找到自身的位置。要投身到那些关系到国家长远发展的领域中,把稀缺的金融资源配置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对于那些不鼓励、不支持的领域要主动回避。

其次要找到适合自身的业务领域。资管市场、信托服务市场很大,领域很多,包括标品市场、私募股权、服务信托、家族信托、资产证券化、债券分销等,每个领域都很不相同,展业的领域很广阔,但每个领域内的竞争也非常激烈,信托公司必须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集中力量去发展。

此外,“信托行业要坚持‘守正’,在资管市场激烈竞争中,需要全力以赴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投资、配置、风控、服务等能力,每进入一个市场,就要按市场的规则和惯例行事,要和领先的机构展开正面竞争。绝不能通过钻政策空子,钻监管漏洞甚至违规操作来实现发展。”

在周志寰看来,管理方式、人才结构和激励机制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他认为,管理上必须对标国内外领先机构,放到任何一个资管子领域里,信托公司都没有什么明显优势,大部分公司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程度还很不够。

“人才方面,面临着结构化的调整,需要有更多更高水平的投资、风控和运营人员。在激励机制上,那种简单与收入挂钩的模式,既无法适用于差异较大的各类业务,也容易导致过度激励和风险考核不到位。建信正在研究各类业务的风险考核政策,情况比较复杂,难度也比较大,真正做到科学合理,实现有效的激励约束是要反复探索不断调整的。”周志寰称。


扫描二维码
免费咨询热线:
400-6699-362
联系邮箱:
quaninvestment@163.com
公司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商城路738号胜康廖氏大厦1403室
*投资者应根据自身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Copyright © 上海渠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2022540号

  • 首页
  • 联系电话
  • 返回顶部
  • 用 户 须 知

    本人(本机构)了解并同意本网站法律声明的所有内容,并符合合格投资人的条件:
    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资产管理产品不低于一定金额且符合下列条件的自然人和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一)具有2年以上投资经历,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
    (二)近1年末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法人单位。
    (三)金融管理部门视为合格投资者的其他情形。

    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 回 密 码
    快 速 注 册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条款隐私政策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