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周,银保监会窗口指导不期而至,核心内容有两点:
1、融资类业务规模继续压降20%,按照此前的目标2021年底规模应该在4万亿左右(具体数据尚未出炉),2022年底规模需要压降到3.2万亿;
2、信托公司暂停发行雪球类信托计划产品,雪球信托产品不允许向C端投资者募集,正在发行的停止募集。
对于这一突发事件,有几点值得关注:
,继续压降融资类信托业务规模,未来市场规模不足以支撑68家信托公司,多家中小信托恐退出市场竞争;
第二,之所以暂停雪球类信托产品发行,主要是因为雪球本身是一个复杂的衍生品,信托公司并不具备主动管理能力,更多的是券商的通道;
第三,停止C端投资者募集,主要是基于投资者适当性,雪球并不是固定收益产品,交易结构非常复杂,投资者需要具备更强的专业知识。
9月份基金业协会早已出台「雪球」产品窗口指导意见:
9月后基金业协会将暂停不符合要求的雪球类产品备案,要求单只资管产品投资雪球的比例不超过产品净值的25%。
这无疑是大杀器
新规后,资管体系 (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等) 几乎可以说是宣布放弃纯雪球策略的市场,仅能够通过起点门槛1000万的专业投资参与的资管计划,豁免25%雪球的投资比例限制。
但手上能有1000万闲置资金用于资管产品投资的专业投资者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资管体系雪球发行量呈断崖下跌。
本来在《资管新规》的精神下,理论上各大资管机构发行的资管产品本就应该遵循同一监管口径,比如投资集中度要求、投资范围、起点投资要求等等,但天下苦信托久已。
信托一直以其「资管」牌,以及相对灵活不少的行业规范,赚取了不少没有技术含量的套壳收入,俗称「通道」业务。
在《资管新规》正式实施的首周,预计后续也将出来信托投资券商收益凭证的细则要求,口径将参照资管行业监管:
单只资管产品投资雪球的比例不超过产品净值的25%;仅有1000万以上专业投资者投资者参与的资管产品,可以豁免25%的规定,全部投资于「雪球」类策略衍生品。
“这规则就直接变了,以前多可以投100%雪球资产,现在只能25%,仓位少了很多。“
Copyright © 上海渠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2022540号
本人(本机构)了解并同意本网站法律声明的所有内容,并符合合格投资人的条件:
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资产管理产品不低于一定金额且符合下列条件的自然人和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一)具有2年以上投资经历,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
(二)近1年末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法人单位。
(三)金融管理部门视为合格投资者的其他情形。